女性右側腋下內膜異位瘤
這是女性子宮內膜脫落後的碎片經輸卵管跑到子宮外腹腔內後再亂竄惹病又一個新證。但卻是我第一次碰到的例子,為此我曾努力想在pub med 及C-K等資料庫尋找相似的案例,可惜並沒有找到,因此只好靠自己的經驗先來幫忙治療病人。真的,一個月之後,病人回診說,已好轉很多了。
106年9月,當時病人還只有16歲,沒有性經驗,從基隆來,陳述右側鼠蹊部有一顆小小腫瘤,月經來時,會覺得非常疼痛,月經結束,疼痛就不見了,除此之外,她並沒有經痛的感覺或經血量大的問題,我當時診斷是右側鼠蹊內膜異位瘤,後就開始給藥治療,服藥五個月之後,腫瘤不見了。
107年10月,她又從居住地基隆來到診間,可能是上次生病的經驗,她此次就直陳右側鼠蹊的地方有一顆小小的瘤子,也是月經來時會覺得該處疼痛,可是月經走了,疼痛感也跟著走了,她仍然沒有經痛或月經來會拉肚子的現象,我檢查之後,仍診斷是右側鼠蹊內膜異位瘤,也是給口服藥治療,這次療程縮短一個月,腫瘤在四個月之後就消失了。
109年5月,她又因左側鼠蹊部跑出來一顆瘤子來到宜蘭,不過她說這幾個月,月經來肚子會痛了,我檢查後,仍認定是左側鼠蹊內膜異位瘤,仍以口服藥治療,3個月後,瘤子不見了,經痛也沒了。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再談女性腹痛
腹部或恥骨疼痛折磨女性由來已久,診斷理由卻層出不窮,治療方法也形形色色,這些費時費力,卻往往收不到預期的效果,讓女性們痛苦萬分,我們當醫生的應該好好地且更細膩地找出病因來照顧她們身體才好,而不是一味地覺得開刀就能解決一切。。
一位約43歲的未婚而且從未有性關係的小姐,前天看了我的網路文章之後就來到我的診間,她陳訴說,多年來,她的下體一直很灼熱很不舒服,這讓她無法好好坐下來,也無法好好地平躺睡覺,因為極度的下背痛讓她翻轉難眠,後來疼痛的範圍漸漸擴散,恥骨上及下腹部,會疼痛不打緊,連左側的屁股及左大腿也跟著疼痛起來,接著就是全身不對勁疼痛萬分(以下就是她回診時帶來的筆述:直腸持續腫脹灼熱,感覺腸子變得粗粗厚厚種種刺刺地摩擦痛、下墜痛、侵潤痛往裡面鑽,直腸的左邊右邊及中間有明顯疼痛的區塊,就是超級坐立難安,會整個頂住產生壓迫痛,每發作一次,劇痛咻咻叫(抓不到週期)那個痛點(肛門括約肌、直腸)一次比一次更加粗糙、乾癢異常,左側腹部腸子(靠近骨盆處)疼痛灼熱,與直腸會同步發作,發作時半邊骨盆前正下腹部至後面整個灼熱起來,屁股肌肉神經痛會整個牽連),之前因為她也有經血超量及子宮超大的問題,100年在A醫院切除肌瘤,102年,在B醫院,切除卵巢水瘤,107年肛門直腸開始疼痛,在C醫院被認定肌瘤作祟,再度開刀切除肌瘤,可是手術時並沒有找到痛的原因,所以術後仍然繼續疼痛而且很劇烈,所以打柳培林半年,108年5月在C醫院用達文西乾脆將子宮輸卵管切除,,病理診斷是肌腺症,本來以為日後就可以天下太平過著無痛的生活,但天不從人願,腹部,恥骨,屁股大腿疼痛仍天天來報到,讓她生不如死,病人覺得肛門直腸痛的問題依然沒找到,這樣折騰一個月,後被認定是後沾黏的關係,聽醫生的建議,在108年6月,又再度用達文西作深度浸潤子宮內膜異位沾黏切除,也將殘留的子宮頸切除,我看了她隨身帶來的手術報告,了解她的腹內,確實有些許沾黏及直腸上有異位症的痕跡,所以她之後就接受口服異位靈的治療,達二年之久,不幸的是這樣積極的治療,卻仍然令她活在疼痛深淵之中,每天幾乎都要服用止痛加強錠,110年她轉求D醫院,藥物治療無效後,於同年即110年9月,再度開刀將全部卵巢摘除,理由是要造成人為停經,來治療異位症引起的頑固性疼痛,可是天不從人願,術後仍然每天長時間疼痛無法讓她入眠及心跳過速,所以去年12月開始看過好幾次大腸直腸科,每次都做肛診,結果都說痔瘡,她也接連做過好幾種檢查,110年8/26作骨盆腔MRI,12/30大腸鏡,111年4/6膀胱鏡,4/8照KUB,4/13腹部C/T。
其實在聽她陳訴病情時,一聽到下體會灼熱難耐、坐立難安時,我心裡就有數了,這一定又是外陰前庭炎在作怪,恥骨痛、下腹痛、左側坐骨痛,左大腿痛,及肛門痛則是前庭炎的衍生症狀,所以在做內診時,用棉棒測試外陰前庭處,她即表示劇烈疼痛。(她沒性關係,所以沒作陰道指診,肛診我也沒作,因已猜出十之八九)
至於深層內膜異位症之所以會引起背部疼痛,我認為一定是已侵犯到薦骨前神經,但它藏在直腸後面,而內膜會侵犯到那一條神經,肉眼是看不到,所以有些醫生乾脆將薦骨前神經叢一網打盡,但後來證實後遺症太大,效果沒想像中那麼好,因此回過頭來說,簡單地將腸子的沾粘部分去除,沒涉及到神經的治療,可想而知,效果不會很好,這也就是一直開刀取東取西並無法解決疼痛的原因,而腹部開刀已那麼多次,腹部內有甚麼異樣,早就會被發現,所以KUB及MRI是徒勞的。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誠懇呼籲各位女生提早治療經痛及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欺負女性的罪狀,真是罊竹難書,如經痛、不孕、子宮息肉、卵巢巧可力囊腫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病症,其他還有它會往女性深處器官組織鑽(深層內膜異位症),會向子宮肌層及子宮腔侵入(肌腺症及子宮腔壁內膜異位症),會往骨盤腔以外的地方流竄(肺部氣胸,鼻腔,鼠蹊異位瘤)這些都是很可怕的病症,可是有警覺性的女性卻是少之又少。大家都是吃吃止痛藥暫時度過而已。而不知道異位性內膜造成的身體傷害有多大。
月經來時,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實際上是一種垃圾,丟了就算了,可是它若繼續留在身體裡邊就會對身體其他器官組織等部位進行侵害,卻令人萬萬想不到。因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是嗎?就也是這個緣故,很多女性才會對它視而不見。
有人一直認為子宮內膜的生命週期很短,大概一個月左右而已(因為月經就是一個月發生一次),每當月經結束後就是內膜開始新生的時候,它先在子宮腔壁增生成長,直到當月沒有懷孕消息的時候,才開始漸漸萎縮脫落,約一周後才正式結束為期一個月長的壽命,這是內膜很單純的生命歷程。可是萬萬沒想到若它有 一絲絲繼續留在身體裡面沒被排出體外,卻能一直存活下來而且會回過頭來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的傷害卻是一生一世,且能隨著身體生命結束才結束(也就是說更年期時段異味仍會繼續存活。所以女性有必要對她多了解跟認識。
第一個內膜造成的傷害就是經痛,它的起因是月經來時,是要經過子宮頸排出的,但子宮頸管卻是狹窄的,經血要經過這裡排出,速度無形中會被減慢,所以為了要加快排出,每次經來的時候,子宮都會自動收縮,可是這樣一來一收縮,子宮腔內還有經血,就會被擠壓,經過雙側的輸卵管送到腹腔去,經血含有內膜碎片,它有黏稠性,會附著在腹壁上,當月經來臨時,腹壁上的內膜也會脫落造成腹壁出血,這些血液對腹腔而言,是外來的東西,它會刺激腹壁引起疼痛(另一說是發炎反應)這就是經痛,經痛常被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簡單的意思是原發性找不到病兆,次發性是有了器官上的病兆,這樣分類有一個缺點,就是原發性會被誤會程度較輕微,必要時吃止痛藥就可,可是次發性雖是有了病兆,醫生們都知道,治療起來,就很棘手,據研究報告,有了經痛之後,腹腔內病兆往往在5到6年之後才會被腹腔鏡檢查找到,所以目前大家有一個共同建議,就是有了經痛,不管原發或次發,應該盡早治療。另外一派學者則認為不管源原發或次發,經痛幾乎就是等於內膜異位症。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