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一來才會雙膝關節疼痛的女人

雙膝疼痛,最常發生於上了年紀的女性身上,而最常被診斷的原因是關節退化,膝關節空隙狹窄,因此常受置換人工關節的命運,較輕微的,常至疼痛科、或復健科或中醫或針灸或民間按摩或網購或郵購等種類繁多的保養品,效果如何,病人自己心裡最清楚,疼痛是很折磨人的,尤其是對女生而言,女性病人常會找很多途徑方法來解除病痛的心態是無可厚非的,而對這些病人,當第一線婦產科醫生的我們,應該要竭盡心力來幫忙病人找出病因來預防它的發生,循病因來找出適當有效的處方來解除她們的病痛才好。

一位43歲的越南籍太太,來台多年,二位孩子還是我替她接生的,中文不錯,約半年前吧,來診所要做每年例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時,順口說他的膝蓋每次月經來會莫名的疼痛,而且很厲害,影響工作,不過月經結束後就很奇怪又不痛了,她當然有先去過骨科就診,有做了很詳細的檢查,但都說正常,吃了藥就可以解決,可是每次月經來時,膝蓋疼痛仍然照舊發生,所以她又換了復健科,也接受這科醫生的幫忙,做了復健照護,打PRP等,可是仍無法解除,她也有去中醫針灸,效果一般,她正打算與它和平共處,當時告訴我時也是問看看的心態,可是我一聽她陳述月經來就會痛,月經走了就自然不痛了,興趣就來了,心想會不會與經痛有關?我馬上翻閱她以前的病史,知道她曾有過經痛,經來也會拉肚子,也追問她現在還會不會再經痛?她回答說不會,也不拉,我再問,月經量大不大?她說會,到此時,我大概可以猜出它的原因了。我朝著這個思維去幫忙她治療三個月,結果好了。最近她因其他問題來到診間,我有追問它的膝蓋痛,她說已完全好了,也沒再復發。

我有去翻閱資料庫中已發表過的醫學論文,發現有關於內膜異位症與關節疼痛或風濕性關節炎的文章有好幾十篇,這些專家們一致認為它們都是屬於慢性發炎性疾病,所以他們的結論認為女性若有頭痛、氣喘、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倉(SLE)、心血管疾病及婦科癌症皆跟內膜異位症有關。

另有研究發現,有經痛或內膜異位症如巧克力囊腫、肌腺症的女性,得到風濕性關節炎的比例會較多,2021年,台灣也有發表同樣見解的醫學論文。因為他們都發現發炎前置物質如IL-6IL-10等六種在在這些病人群的血液中都有很明顯的增加。所以再進一步認為它們是一種屬於同性質的共病症群。因此就有專家認為,若能治癒經痛,相對地就能治癒其他慢性發炎性疾病,我就有一位年輕的女性病人,被診斷出SLE,而長期接受中西醫治療,我有建議她來治療經痛,她不置可否(不過有接受治療一個月,之後 救不了了之),幾年後,她再來我這裡時,已是洗腎病人了,因經痛還在,所以目前在治療此病,遺憾的是腎臟已破壞了,這已是不可逆的事實。

女性遭受全身性疼痛的欺負折磨由來已久,脊椎,膝關節被認為是最關鍵,所以骨科裡開刀的案例很多(你們有沒有想過?有換過膝關節的,但少聽過置換肘關節的案例,對不?)但也有醫生們做逆向的思考,懷疑疼痛真的且一定是來自於骨頭間的關節病變嗎?在一篇2023年刊出的,而且是大陸四川大學醫生寫的endometriosis of skeletal muscular system,裡面內容就很明顯指出,女性身體所有的肌肉層的疼痛,約76.8%與月經有關,其中有兩篇特別提到膝蓋痛與異位症間的關係,而為什麼有關係的原因是脫離子宮腔進入腹腔的內膜碎片的細胞組織會進入血管及淋巴系統到身體的肌肉層去,一位性內膜組織會在肌肉層產生新生神經群極微細血管群,這些會去刺激肌肉層引起疼痛,所以膝關節疼痛來自於關節周邊的肌肉層而非骨頭本身。要診斷此症很簡單,只要月經來才會疼痛就是了。對於更年期但有膝蓋痛的女性,我們也可以用治療異位症的藥物來協助來減輕她們的疼痛程度。因停經後,原本存在的異位症組織不會因更年期而自動消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內膜異位症 膝蓋痛 經痛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4i0n 的頭像
    l4i0n

    林正權的部落格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