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型鏈球菌感染與懷孕
陰道僅是男女性器官約會的地方,偶而也是小生命要從母體內走出來見世面的星光大道,照道理應該是無時無刻保持乾乾淨淨,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小小的地方卻會擠進了大約50種左右各式各樣的寄存細菌族群?而這些細菌要寄人籬下,理當安分守己寂靜無聲才對,可是事實不然,它們卻是女性生病的主要病源,而更要不得的是,它們竟然自行互相協調發病的時段,而且都有自己喜好的表態如細菌性陰道炎的惡腥味、黴菌的奇癢難挨、還有本文要討論的B 型鏈球菌,竟然選在要生產那一緊張時段來攪局。女人啊,永遠都是社會的弱者,連小小的細菌也湊熱鬧來霸凌。
其實B型鏈球菌是女性陰道裡面50種菌種當中的一種,出生地在直腸,因為要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才能抵達陰道,這樣子很累,所以並不是每位女性的陰道裡邊都會有它的身影,據研究約3位女性才會有一位擁有它(4.5%-36%)而且它在陰道內也不是常住或長住,偶而才會出現,是屬於暫居型渡假型的一種細菌。又因為它不會在陰道內惹事生非引起任何病症,所以是一種不為人注目的無名小混混。可是它也有發飆的時候,不過對象卻是小朋友,當孕婦接近臨盆階段,若陰道內剛好逢B型鏈球菌駐紮,70%經陰道出生的嬰兒身上會感染到此菌(28%-72%),其中千分之0.3-0.7的嬰兒會有菌血症,這時就有點糟糕,它的殺傷力很強而且蔓延速度很快,會使嬰兒發生休克、呼吸困難、腦膜炎甚至死亡。這些情形都在產後2天內突然爆發,因小孩產前、產中、出生時都很正常,但是接著馬上風雲變色,會讓所有的人包括醫生護士家屬措手不及難以接受。尤其是母親又發生早期破水(需超過18小時)、早產或前一胎也染過此菌時,情況會更惡劣。我在想剛出生小孩的身體乾淨如一張白紙,沒半點細菌沾染,才會給被其他菌群壓制過久的B菌反彈趁隙欺負的機會,這是小流氓的行為,四處無人才會搞怪,否則成不了大事,所以若產前若能檢測出它的存在,馬上施以抗生素治療,大部份都可以解除掉。
可是懷孕期間,若過早檢驗出B型鏈球菌的存在而立刻施以抗生素治療,雖很簡單能達到清除的目的,但此菌因很容易一波一波進入陰道,所以治療效果會大減,而且抗生素一直使用的話,會同時殺害陰道內一些有益菌,這樣反而得不償失,所以大家一致同意在妊娠35-37週是最佳檢測時間,然後集中火力治療,不讓B型鏈球菌有任何喘息的機會,盡量減少它對新生兒生命的威脅。檢驗方法有兩種,一是快速法,一是培養法,兩者各有千秋。
治療的版本也很多,依醫生的喜好而定,以前認為胎兒要出生前打一針消炎針最有效,但現在也改了,專家建議至少生產前4個小時就要治療,這樣胎盤和羊水裡才能獲得充沛的抗生素濃度,胎兒感染率也會大減,約1.2%左右,若來不及,除了母親打一針外,新生兒也必需補一針防範,原因是胎兒的感染率高達46%。我是採改良版,除了給幾天消炎藥外(雖然有專家認為口服藥沒什麼效,但我卻認為此時胎兒未出生,我們就應該先改善陰道的菌落,還用不著增加胎盤及羊水內消炎藥濃度,所以口服藥應足以應付需求),第二週會再重驗一次看此菌有否被消滅掉,若沒有,再追加藥劑,第三週再驗。這樣處理的話,自認為應該不會出差錯才對,到目前為止的經驗是不錯。
為了避免小孩受傷害而採剖腹生產是沒必要的,因產前的妥善處理已足以解除它的威脅,不過懷孕時保持陰道乾淨是有必要的,因為健康酸性的陰道環境才足以壓制一堆病原菌,這包括B型鏈球菌在內,因此懷孕期間若白帶多,就應開始注意改善,而不是等到最後要生了再來緊張。為什麼呢?因為威脅初生兒生命的的除了B型鏈球菌外,其實還有大腸桿菌等,所以早一點預防是對的。
B型鏈球菌的殺傷力是因為它帶有化膿因子,會粘到血管壁、陰道壁、羊膜及胎兒肺部而造成禍害。它雖對大人沒什麼威脅,但是65歲以上的老婆婆可沒這個服氣,所以家有老人,應記得時時注她們的健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