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婦產科行醫記趣
2022-2-2林正權
- 長庚學習過程 我是台北長庚婦產科代訓的第一代醫師,我原本是羅東聖母醫院的婦產科醫師,聖母醫院在當時以產科有名,民國70年(1981)我剛做完總醫師訓練之後,就申請到三軍總醫院婦產科進修產科一年,第二年,即民國71年(1982)有感以自己婦科知識的貧瘠(在此之前,我都在做產科工作),所以蒙當時是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官裕宗醫師的介紹(官主任是我在宜蘭壯圍的同鄉與前輩,因他父親是衛生所主任,母親是助產士,而我父親是農會獸醫,兩家常有來往)跟隨甫自英國回來的宋永魁教授學習,本來我只想學習婦科而已,但宋教授更精於不孕症,所以我有幸蒙教授之賜,同時學到兩科的學問與技術。當時宋教授只有我一位學生而已,所以我能在早上門診時段,就近取得宋教授的門診問診及治療的技巧,病人資料的收集及研究,這些基礎,讓我受惠不少,並得以沿用至今。下午就進入開刀房,每台刀幾乎都是我一個人當助手,當時尚未有試管技術,而以顯微手術來治療輸卵管及腹腔沾黏為主,宋教授開刀非常仔細且力求完美,所以每台刀都要2-3小時以上,下刀時常常是華燈初上之時,宋教授沒說累,我更不敢哼一聲。一年受訓完畢,我就回家鄉繼續服務,同時兼當不孕症醫師。我也繼續跟宋教授保持聯絡,所以我才能於民國82年(1993)以院外醫師身分加入宋教授帶領的長庚不孕症團隊參加維也納國際不孕症大會,這是一次讓我難以忘懷的人生際遇。後也才能成為台灣不孕症協會創始會員之一,後來因聖母醫院是教會醫院,不准做試管等先進技術,所以我才轉方向專門研究子宮腔的世界,企圖來增加自然方式的受孕率,當時也苦於束手無策,有幸民國81年(1992)得知宋教授剛從日本考察子宮鏡回來,要求他幫忙介紹,我才能在當年就去日本長崎醫院跟隨林保良教授學習子宮鏡的診斷與技巧,86年(1997)我再度到日本跟林保良教授學習子宮鏡的開刀技術。醫學是一門浩瀚學問,需耗一生努力再努力,但此之前,若沒有良好的基礎建立是會徒勞的,我有幸碰到好老師,謝謝宋教授,謝謝長庚。
- 求學及進修過程 因家父在宜蘭壯圍鄉農會當獸醫師職務,所以我從出生地南澳,隨母親搬至蘇澳念小學3年,四年級轉至宜蘭市中山國校,後來因壯圍古亭國校一向升學率很高,父親又把我換到古亭國校讀五六年級,我順利考上宜蘭中學初中部後,也接著進入高中部就讀,民國58年(1969)高中畢業,考上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父親叫我休學,再重考試看看,第二年,我考進中山醫專醫科(幾年之後,中山醫專升格醫學院,我有回母校補修學分一年,取得醫學士學位),民國64年(1975)中山畢業,入伍當兵,民國66年(1977)十月退伍,就直接進羅東聖母醫院婦產科當住院醫師,民國69年升總醫師,隔年,即民國70年,因申請到三軍總醫院婦產科進修的機會,這是當年算是很難得的機會,所以跟家人商量之後,就決定辭職北上讀書去,一年之後,因聖母醫院沒缺額,所以我就改申請到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當總醫師,不過沒有多久,自己覺得學識不夠,就又申請到台北長庚醫院跟隨宋永魁教授學習一年,在博愛工作2年多之後,因聖母方面傳來消息說有空缺,再加上我是天主教徒,對聖母也有情感在,所以我又回到聖母醫院工作,一待就是12年,自己也從主治醫師升到產科主任,這段期間,我在民國75年(1986)有到日本北里大學進修不孕症,民國81年,再到日本學子宮鏡知識,民國82年到榮總隨趙灌中主任學習癌症手術1年,83年轉台大醫院跟謝豐舟教授學婦女超音波操作技術1年。民國85年(1996)因某些因素,我換跑道又到隔壁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當產科主任,民國86年我再到日本學子宮鏡手術,之後就沒再出國進修,民國97年,可能是自己年紀漸長,也想念起自己年輕時在聖母工作的點點滴滴,所以趁聖母醫院邀我回去之時,毅然決然就離開工作12年的博愛醫院,轉回聖母醫院工作,不過這次我僅是擔負兼職醫師的工作而已。目前我仍然在崗位上服勤。
- 行醫記趣 羅東聖母醫院是教會醫院,一直以產科出名,在民國83-85年達到最高峰,每個月出生數約在340-370位之間,當時台北馬偕醫院及北護婦幼醫院也非常有名,每個月出生數都佔全國第一及第二名,可是這兩家醫院的婦產科醫師人數也不少,聖母醫院則不是,只有我的指導老師陳朝賢主任,趙淑卿醫師及我共三位,陳主任婦科工作較多,趙醫師較年長,且慢我進來產房,所以好幾年來幾乎都是我在負責產科工作,所以每個月我接生入數都在百位以上,最高紀錄是在民國83年(1994)據院方統計,當年曾有一個月我個人接生數是198位,全年我接生數是1883位。 寫作是我一點點嗜好,所以我也出版過一本由聯經出版社出品的小書—婦產科醫師的叮嚀。 子子宮頸癌是致癌原凶,能早一點把它揪出來,對女性病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想當年,台灣只有兩家檢驗單位,一家只驗感染濃度,一家(就是金車公司)能檢查出病毒型號,包括17種高危險病毒,金車當時已獲美國方面認證,而且有三篇研究報告刊登在國際雜誌上,但在台灣還未被審查過關,因此金車產品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被禁用,因一開始我就在使用這產品作研究並幫忙病人作健康照護,且認為金車產品已被外國認證過,何況病毒型號的辨別日後一定會成主流,再加上若能早一點幫忙女性檢查出潛伏的高危險病毒,對女性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很久以來都在抹片報告是發炎的女性,建議她們接受病毒晶片檢查,(長庚曾在桃園作抹片與病毒全面性檢查,陽性率並不高,長庚也用金車的晶片檢查)我想若選擇炎性報告的人作篩檢,普選人數就會少很多,而且發現率會提高很多,且發現型號以16,52,68,70最多,這跟其他單位發表的有點不同,這些資料我曾提供給兩位碩士班的學生做研究素材。
4—行醫心得 我是一位羅東小鎮的婦產科醫師,行醫已有45年,目前仍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坦白說,醫師是一個很辛苦的職業,尤其是婦產科為最,薪水不豐,但工作量卻是各科中最重,幾乎是24小時待在醫院中,若不是自己很幸運,娶了一位默默支持的太太,可能早就換科別了。話說如此,我還是喜歡這個職業,因你可以幫忙需要你的病人解除痛苦並帶 來喜悅。雖然學習的過程及要花的時間很長很長,永無止境。因此你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心底深處就要認命,堅持到底,永不後悔,快 樂就會在你手中。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