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產科小問題 (1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胎兒膀胱巨大症

每一位孕婦都希望懷有一位百分之百健康的孩子,無論肢體器官或智商方面都是上上乘,可是懷孕前十個月,孩子的發育及成長都在子宮內部暗室裡進行,對母親而言一點點訊息都沒有,而只能藉著醫生的腹部的超音波檢查才能間接知道一二,可是小孩在肚內的成長,卻是由單一細胞發展到多細胞,由單一器官分化到多種器官,每一個變化都是像道路的分岔點,一有偏準,下去就是一系列的畸形異常,最可怕的是這些分岔點的選擇都必須胎兒自己本身來擔負,母親一點幫忙的機會都沒有,所以胎兒一旦發現有不正常了,下一步該怎麼做自古以來,就一直考驗做父母及醫生的智慧囉。

有關胎兒膀胱巨大症的文章是摘自於今年婦產科醫學會11月份的會刊,供大家參考。

子宮內的羊水要保持表層及深部恆溫,才有利胎兒的發育,所以前五個月羊水量要夠要足,才能撐開子宮,才能有足夠的空間讓小孩四肢正常伸長發育,羊水要一直滾動,就像煮水餃一樣,鍋子裡水要一直攪動,才能裡外水溫一致,羊水的恆溫則是靠子宮的收縮,胎兒的身體四肢活動以及胎兒吞嚥羊水膀胱排羊水造成的水流來擔當,所以這三個環節若有不順,羊水恆溫無法保持,對胎兒就不好了。

每一位胎兒,大人也是一樣,膀胱出口都有一個控制環­­---後尿道瓣膜,若發生異常腫漲,羊水及尿液就排不出去,膀胱一積尿,就會澎脹起來,就會變成膀胱巨大症。一半患病胎兒僅是單純膀胱巨大症和下泌尿阻塞,其他都會合併其他異常,如單臍動脈,唇顎裂,心臟,骨頭或腸胃道都有問題,這其中,都是胎兒染色體出了差錯,所以胎兒問題往往是牽一髮動千軍。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初期為何會出血

正常懷孕,為何會陰道出血,是大家常提出來的疑問?可是時到今日,醫學發達了,每位專家仍有不一樣的作法看法及診治,仍讓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台灣的醫學書幾乎百分之百從歐美進來的,醫學教育觀念也是百分之百跟他們學習的,但據我所知,對於懷孕初期的出血,歐美醫生竟然大多數採順其自然方式對待,也就是若能成功,胚胎就會繼續長大存活下去,若不行就會被淘汰出局的意思,因此很少做任何處理,包括藥物等等,這個消息常可以從好幾位旅居美國加拿大的華人孕婦在我的部落格留言中得知。這跟醫學教科書上所寫的完全不一樣的態度,我至今仍一直吶悶著。

會出血,就一定是血管斷掉之後才會發生,胚胎有胎膜保護,所以懷孕時出血,絕對不會出自於胎兒身上,這是我以前就持有的觀念,也希望孕婦也有這個認知,因為一出血,不管是誰,都會很緊張,不過一旦緊張,所有生活步調就亂了。

那為什麼子宮腔內會血管斷裂出血?懷孕時,胎兒的營養全部來自於母親,但母親血中的營養物都是大小分子雜陳,大分子並不適合胎兒需求,所以必需經過篩選過濾之後才能供應給胎兒使用,這個工作就由胎盤及子宮共同來擔任,因要小分子營養物,所以子宮跟胎盤間的過濾用血管都是很細微的,既然極細,當然品質很脆容易斷裂,加上子宮與胎盤構造不一樣,兩者雖緊密黏貼在一起,可是子宮有會收縮的肌肉纖維,胎盤沒有,所以一旦子宮受到刺激而收縮,黏貼性就會被破壞,兩者間的血管就會被扯斷了。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再談魚跟魚油

這是第2篇,是我年輕時接生最多的時候寫的,僅供准媽媽們參考

日本人愛吃魚舉世聞名,為什麼那麼喜愛吃魚則不可考,歐美等外國人對於日本人這種近乎瘋狂的全民運動,覺得不可思議和不以為然。可是等到有一天,有一篇生態醫學調查報導說,住在北美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幾世紀以來很少有心血管疾病,是因為大量吃魚的關係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喜好生吃海產的日本人還真聰明哩。歐美人並不想因此服輸,他們想知道魚的裡面到底隱藏些什麼玄機,他們想了解真相,就利用他們優越的專長進一步去研究為什麼會這樣?結果出爐是魚擁有大量其他生物所沒有的Omega-3,就是長鏈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DHA這有別於植物的短鏈脂肪酸。

DHA除了對胎兒的腦筋發育有絕對性的幫忙以外,對大人心臟的好處也有一籮筐,最重要的有

1—  抗心律不整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懷孕與魚、魚油

最近,本國最高衛生單位突然之間大舉說深海魚類的不是,讓我覺得很吶悶,魚類受污染,雖曾經有過,尤其在美國沿海最甚,但那也是10年以前的事,雖然當時幾乎釀成國際事件,也重創了以打魚為生的國家經濟,後來經過國與國之間專家們的聯手合作,奮鬥了將近十年,才漸漸地將可疑的污染源去除殆盡,魚業又恢復生氣,之後再度發生污染事件已幾乎消聲匿跡,偶而只有零星的報導而已,這個人類對抗史在維基上面,或醫學論文上面都記載的非常清楚,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最愛吃魚,尤其是鮪魚,可是近幾年,並沒有發現日本有關魚類受染的報導,美國方面也沒有,我們國家也是,東港不是才舉辦過鮪魚祭,政府都還在鼓勵大家吃魚呢?怎麼忽然之間,天下大變。下面兩篇是我為孕婦所寫的有關文章,我記得剛好是當時污染正鬧的沸沸騰騰將進尾聲的時候,今再翻箱倒篋找出來,我還覺得仍有參考價值,請各位參考。

每位父母,無論古今中外,無時無刻不在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尋找一帖能使自己的後代聰敏絕頂的良方,所以坊間就有許許多多無奇不有的秘方或健康食品因應而生。不過到底有沒有效?就有待考証,但可確認的是很多都是花錢消災無疾而終。其實在醫界也一直在尋求能改變人類聰穎的處方,魚就是他們找到的良方之一,聽起來很不可思議。

當懷孕期間到底要吃多少魚的題目在新到手的醫學期刊封面出現時,著實讓我嚇了一跳,魚,這個只有在日本還被奉為佳餚以外,在台灣已漸漸被忽視的食物竟然出現在孕婦的營養菜單裡面,而且翻閱一下醫學資料,討論魚與懷孕的關係文章也竟然不下百篇,更令我大吃一驚。

魚,非我們認知的而已,在外國是還包括小魚以及所有海產的。它是一種很健康的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低脂肪以及許多有益人體健康的營養成份如碘、維他命D及硒。魚也是提供長鏈Omega-3脂肪酸(DHAEPA)的主要貨源地。DHA就是大家尋尋覓覓的聰明丸,它在胎兒早期腦及眼睛的塑造裡扮演一個大咖角色。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剖腹與粘連

人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東西,對於醫學領域,我也是每天都在學習中。

剖腹,大家都怕術後粘連,妳怕,醫生也怕,我也怕。

為了儘量避免粘連,所以教科書上近百年有一個始終不變的金科玉律建言:開刀要速、失血要少、不做不必要的動作。因此我曾有過14分鐘完成一台,連續7個小時完成7台剖腹的記錄,其實那沒什麼,因前輩金言謹記在心及熟能生巧。

剖腹生產當中,婦產科醫生都知道,最困難最佔開刀時間有兩個時段,一就是胎兒身體要離開子宮的時候,如何讓他一溜煙就滑出來,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另一個是切開的子宮壁要縫合原狀的時候出血點多寡的拿捏。因為縫合好了,傷口仍在出血,你就要多花時間去止血。為了要解決第一件困難,年輕時趁北上或出國進修,看過不知幾位的婦產科前輩抓孩子的方法及手技,也曾近身黏著他們,總想找出他們自個兒的獨門絕技,也幾乎翻變了當時已出版的中西日產科手術教科書,到最後融合成一套自己的元素,才突破這個困境。而第二件呢?也是照這個模式進行學習,也有了自己一套的方法,之後,剖腹生產手術就簡單多了。可是不管如何努力,第二胎之後的腹內粘連,仍多少會有一點點出現,心裡雖然很不高興,但仍覺得無奈。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懷孕中期常被誤以為會早產的假性陣痛

一位懷孕22週且是雙胞胎的初產婦,夫妻倆及婆婆帶著緊張焦急的心情來到了診間。初次懷孕又是雙胞胎,所以全家都很高興,一直有在大醫院產檢,也一路相安無事,2週前產婦忽然感覺腹痛,就急忙回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先兆性早產,所以也住院安胎治療,一住就是一星期,出院後仍疼痛不已,又再度回診,醫生此次說子宮頸長度只有2.4公分左右不夠長,有可能會造成早產,而且子宮頸約開一公分,但子宮頸縫合的適當時機已過,所以只能用安胎藥繼續治療,聽到此,家人都很緊張跟擔心,所以經旁人朋友

建議轉來診間聽聽我的看法。懷孕中肚子疼痛是件非常平常頻繁的事,一般直覺就是跟早產流產有關,可是做了胎兒監視器之後,卻量不到子宮有收縮的現象的情形也大有人在,此時一般的解釋有幾種,雖沒陣痛但還是住院安胎或繼續服用抑制子宮收縮的藥劑較安全,或解釋為這是子宮體積和重量增加所造成的的成長痛,或說成是腹部神經痛,只要回家握臥床休息就可以,不然就是認為子宮頸長度過短需作子宮頸縫合等等,但不管如何處理,產婦腹痛仍繼續存在,因此最後就建議她忍耐到生。

引起早產的原因非常多,據研究大多數是感染發炎引起,我也曾經寫了一篇有關的文章在部落格上發表,認為發炎才會導致子宮收縮,所以治療時應該同時加入抗生素,效果才會顯現,多年來我都是這樣幫忙有此困擾的產婦,也都能順利過關,發炎引起子宮收縮感及疼痛,這是醫學論文上的專家說的,我也沿用了,但它的真正的致痛過程及機轉,還是不很明白。同時子宮並沒收縮的腹部疼痛,醫學論談至今並沒有著墨很多,因大家包括醫生病人大家都認為只要子宮不收縮雖有疼痛,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以先兆性早產來做處理(但美國醫生卻是順其自然處理),可是這樣下來,疼痛仍在也是對產婦是件殘酷的事。之前,因研究了外陰前庭炎的關係,知道了它與女性腹痛也有牽連,也因此治癒不少有長期腹痛的女性,因此自己就推想孕婦的沒收縮性的腹痛是否也跟前庭炎有關,所以就朝這個方向作研究及治療,一年下來的記錄,也真的發現幾乎98%的腹部疼痛的孕婦,不論已懷孕幾個月份,都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關連性,之後的簡單的治療也都收到減緩的成效。雖在臨床上能幫上忙,但前庭炎的發炎因子為何讓子宮有了疼痛,我仍不知道真正機轉。最近看了一篇文章,(20154月發表,題目是子宮內膜發炎與子宮收縮的關係)有提到病人若有了慢性內膜炎的話,無論在排卵前或排卵後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會引發子宮各種程度的收縮(但還沒達到陣痛的程度),最後結論是這種收縮的現象可以用來解釋女性為何會無緣無故腹部疼痛,會子宮不正常出血(包括懷孕時段的出血)、會無法解釋的不孕、及為何會子宮內膜異位症產生的原因之一等等。有了這一篇的論述,讓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孕婦的前庭炎、腹內發炎,子宮輕微收縮及腹部疼痛之間的關係,而始作俑者應該屬前庭炎,因此若孕婦有了腹部疼痛,甚至陰道也出血了,去就診時也無發現明顯的異常,孕婦不妨自我測試一下前庭部是否有疼痛反應,若是的話,朝這個方向去治療,應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是我臨床上的經驗。

懷孕期間,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孕婦本人緊張,但有時候過度反應也不是很好的現象,了解了原委,不擔心了,好好處理就能順利過關,祝福各位。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打德國麻疹疫苗後懷孕怎麼辦

好不容易懷孕了,可是沒多久之前卻去打了德國麻疹疫苗,聽說德國麻疹的胎兒致畸性很大,我該怎麼辦?要不要拿掉孩子?

我的媳婦是外籍,來我國之前照我國政府規定,一律施打德國麻疹疫苗,才沒多久,她懷孕了,要怎麼辦?要不要拿掉孩子?

好多年前,年輕時在榮總進修,因也被派去產科,主治醫師丟一個題目---德國麻疹疫苗與懷孕的關係,要我去查資料作報告。當時大家就已知道懷孕初期若染上德國麻疹的話,胎兒的畸形率非常高,雖然當時台灣德國麻疹流行拜政府推行疫苗注射之賜已近絕跡,不過大家對疫苗的安全性仍有疑慮,因此打針之後懷孕了,為了安全起見去拿掉孩子的例子時有所聞,而因此以後不孕的問題也多起來了,那到底打疫苗真的有問題嗎?我去圖書館查資料時,有關疫苗問題的文章當時並不多,找的有點辛苦,後來終於在一本教科書裡面一個小小篇幅內有討論到,但它的結論跟當時一般人的觀念完成不同,也就是認為打疫苗並不會造成胎兒畸形,因為製造疫苗的過程不是拿德國麻疹病毒來作的,所以安全,雖然我有報告了,可是那麼多年來,我看到大家還是活在恐懼中,仍在為打了德國麻疹之後才懷孕之間的安全性爭論不已。

幾十年之後,好不容易今天在台灣醫界這本雜誌上,本來是屬於專門對所有醫生再教育的醫學倫理品質繼續教育專欄中看到這篇敘述,這幾乎等於官方聲明,現轉載給各位參考。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懷孕以來就一直腹痛的孕婦

最近很喜歡將女性疼痛研究的觸角延伸到產科裡面,在此之前就已在研讀及收集許多有關懷孕疼痛的文章,但因它們數量太大,依目前我的時間來看無法即時有效一一消化,而產科的主訴疼痛的病人卻不時出現,自己年紀有一把了,受自然淘汰的趨勢非常明顯,要我幫忙接生的數量已直直落到小貓幾隻,可能體諒我是要領老人年金的人了吧?以前在產科叱吒風雲的風光已不復再,所以會來到診間的孕婦大多是別的產科醫生已診治多時而病症仍然存在的孕婦,而剛好我處理女性各種婦科疾病部份,尤其是疼痛方面,自己覺得已非常有心得(雖然仍需繼續努力,因有些疼痛謎題仍未解),所以在想孕婦的所有疼痛病症有些是否也是跟沒懷孕的女性一樣有相同的機轉?因此當目前醫學論文還沒有提出真正有效治療的方法之時,我是否可以自己提早依自己的經驗去小心挖掘有關孕婦疼痛的問題,以前一心一意在產科浸泡的時間非常久,面對的產科疼痛問題非常非常多,因為她們有小寶貝,大家都非常謹慎小心甚至想避開,而大部份的論文又將疼痛問題歸於孕婦體型的變化及腹中小孩重量等等引起的,所以最終多會說這是胎兒壓迫的關係要忍耐,孕婦本身想想也對,又她們也怕醫生的任何處置會影響到小孩,所以就只好忍耐,到今天還在忍耐。

一位懷孕13週的準媽媽在金融機構上班,來診間之前一直受下腹痛干擾很久,尤其近兩週,更是疼痛的離譜,每天一到下午,就像時鐘一樣準時疼痛,而且一次比一次厲害,她逼不得已只好每天請假回家,不過充分休息之後,第二天疼痛又來了,她之前剛有孕時就有不舒服些許疼痛,她曾多次請教她的主治醫生,但被認為這是懷孕時期常見的現象,所以請產婦多休息,可是一二個月過去了,休息也休夠了,疼痛程度卻越來越嚴重,也因一直請假,主管也說話了,不得已,她才轉來診間尋求解決。我因治療婦科腹部疼痛問題已有心得,而且因以前多年的產科經驗,也知道孕婦常有腹痛的困擾,但坦白說我那時並不清楚它真正的原因,也跟其他醫生一樣一直認為是孕婦體型變化後的自然反應,所以沒什麼,可是這次我忽然想從外陰前庭部去探尋兩者之間是否也有關連,來幫忙孕婦能不必受此之苦,因懷孕本身就很辛苦了,因此我在檢查小孩沒問題之後,請孕婦上內診台,一聽到要內診,孕婦略有遲疑,因從來沒聽過腹痛是要內診的,但因實在太痛了,所以才勉強答應。我一翻開小陰唇,前庭部外表正常,不過我一面打開在內診台旁的陰道鏡螢幕,一面請孕婦盯著它看,一面請護士幫忙輕輕撥開小陰唇,我一面解說,一面用小棉棒輕輕觸撞,準媽媽是直叫痛痛,內診陰道內部時,也是慘叫(事實上聲音不大),我說明原因所在及打針治療方法,她答應了,之後下內診台時她說不痛了。這是我第一次用前庭炎的治療方法在孕婦初期腹痛身上而成功的例子。

而無獨有偶,今天也來了一位懷孕13週的孕婦,她是另一種型態的疼痛,她是痛右下腹而已,可是每天睡到半夜都會突然痛到驚醒,甚至掛多次急診,白天悶痛而已,她並無地方疼痛。她雖詢問她的醫生,或認識的,但也是請她多休息而已,這樣連續有一個月之久,不得已她才換來到了診間。因我才剛有上次還很新鮮的經驗,所以聽聽胎心音,看超音波後我就請她上內診台了,當然,孕婦起初也是極端不願意的表情,但最終還是上了。一切還是都在我預料中,治療後,她雖言全身輕鬆多了,但也說我晚上睡覺時再觀察看看,我說好,並說希望一切順利。不過3天後她說半夜疼痛不再發生了。

翻開懷孕與腹痛的文章數量非常多,各種解釋治療也非常多,不過連想到外陰前庭炎卻只有數篇而已,而治療方法也沒有新穎,多是運動散步休息按摩而已,因臨床上遇到的病人則大多已是痛到不行,那些方法與建議她們已都耳熟能詳,有效的話,她們就不會求醫了,我只是將經驗拿來應用而已,但覺得好像有那麼一回事,孕前及孕後是不是可以一視同仁診治,目前我還不很清楚,因此只好繼續努力下去囉。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孕婦也會發生外陰前庭滲血

懷孕時期若發生陰道出血,即使是少少的,也會讓人心慌慌,而直覺上都會馬上連想到孩子是否出了問題?我的部落格文章寫多了,來自各地的憂心媽媽的詢問問題也跟著多了,從文中可明顯看出她們的醫生,因國別不同,對於孕婦下體出血的處理態度有很明顯的不一樣,在台灣,醫生一聽到出血,不管是在大醫院也好,或是在小診所也好,幾乎一律會給黃體素安胎,不然就是中藥處理,但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國,醫生們都會認為出血是件很平凡常見的事情,不必太緊張,不必作任何醫藥處理,也認為這是件優勝劣敗自然淘汰的事情,胚胎若能活,一定會自己持續存活下去,若是不完美,吃任何藥物都沒有意義的,所以都不會做任何處理,包括所謂的安胎藥。此時我常會安慰那些身在國外的準媽媽們,請她們遵循她們醫生的醫囑,可是心裡卻很不解這些西方醫生持有這種觀點的本意到底是什麼?因台灣醫生的醫學知識絕大多數學自於西方,而國際醫學論文也大多是西方醫生的作品,可是臨床上處理出血的方式卻是如此的不同,真怪。而且還有一個不解的就是作試管嬰兒時,當胚胎植入子宮時,為了避免流產,不孕症醫生目前所使用的黃體素比早期還來的更大量,而且有用打的、有用塞的也有用吃的三管齊下,這是在國際會議上所有專家醫生一致的建議,這表示黃體素的重要性,可是怎麼在臨床上真正碰到孕婦出血了,外國醫生又認為沒關係不用作任何處理呢?我認為不要作的那麼絕,至少吃藥也有一點心理安定的作用啊。

懷孕時為什麼會出血?到目前為止,還是各說紛紜,不過其中還是子宮受到來自陰道、腹部其它生病器官如慢性盲腸炎、慢性腸胃炎等及孕婦本身的生病如感冒、寄生蟲感染等影響仍是大多數醫學研究的結論,可惜的是懷孕期間很難去證明那裡發炎(不是像感冒發燒那麼明顯),因此不論病人也好或醫生也好,對此論點就存疑很多。我的作法是內診時,用食指深入後骨盆腔及陰道中段,若這兩處都會觸壓痛,就表示這兩處有發炎現象,那子宮剛好卡在中間,就有發炎的可能,既然有可能發炎,內膜就會發炎,就會脫落可能,而子宮壁也有發炎可能,子宮壁受到刺激會自動收縮,更增加內膜的脫落程度,出血就來了,所以我使用就包含這3類的藥物,幾十年來,還真的是療效不錯,這一點提供給各位準媽媽參考。可是我有時候也會碰到鐵板。

一位懷孕8週的孕婦,因陰道突然出血而去大醫院掛急診,醫院有作一系列檢查並有會診婦產科,因肚內胎兒仍有心跳,所以醫生就開個安胎藥給她帶回家吃。第二天,因仍有血漬,所以她就轉來我的診間。我用超音波檢查,胎兒仍在媽媽子宮內蹦蹦跳跳,之後我照慣例徵得病人的同意作陰道內診檢查,可是檢查結果發現子宮頸的地方並沒有我想像的息肉,也沒有糜爛破皮的地方,甚至連半點血跡也沒有,陰道壁也沒受傷,都乾淨的很,可是病人剛剛拿給我看的手機照片明明有血漬啊,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只是虛驚一場?我一時頓在那邊,突然我想到我曾診斷出好幾十例老年女性外陰前庭有滲血現象(我也寫過有關這種滲血的文章,大家可參考),會不會這位太太也有?可是她還年輕也會嗎?一面想,我一面就將鴉嘴拿出,把小陰唇撥開一看,哇,前庭處一片泛紅,我很自責自己一開始怎麼沒注意到這裡,可是又想到孕婦外陰不是常常這樣嗎?我以試試的心態用乾棉球在前庭處輕輕擠壓,後拿出來一看,棉球上有血跡,不相信再換一個新棉球,也是一樣有血,我再用小棉棒在此處觸撞看看,耶,病人痛的將屁股往內縮並叫了一聲,我此時才確認孕婦的血是前庭滲漏出來的,後我雖有說明,但畢竟病人頭一次聽到這個診斷,半信半疑拿了藥膏回家,不過3天後回診笑笑的說第二天就不再出血了。孕婦前庭出血我是第一次碰到,我在自己想在產科界打滾那麼多年,類似的問題應該不少,只是在此之前自己還沒有這個診斷經驗,真的覺得有點汗顏。

一位懷孕7個月初產婦,是位醫護工做者,先生也是同行,有天晚上因下體忽然出血,而急急忙忙來到診間,因是同行,懂的事情多,所以有這個重大事,我約問了大概就請孕婦照超音波,跟聽胎心音,兩者都很正常,胎盤在上位並無前置胎盤,所以我再請她上內診台,大小陰唇很OK,不過撥開小陰唇時,可以發現左上方近前庭的地方有約0.5公分的紅點,如此而已,我沒什麼在意,就直接用鴉嘴查看陰道內部及子宮頸,一切很好,沒有息肉也沒半點血跡,我自己正在納悶時,忽然想到前面那件案例及自己剛才不是有發現紅點嗎?我想該不會又是?我拿開鴨嘴,再看一次前庭處,左上方確實存在一個紅點,我用棉球擦拭,結果棉球上確實沾點血跡,我再用陰道鏡指出病點給病人看,除了新的棉球又有血漬外,前庭也有觸撞痛,我跟她及先生說明後請他們放心並拿藥膏回去擦,一週後回報沒事了。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一件很離譜的案例

一位初期懷孕的年輕媽媽,因腹痛及陰道出血來到診間,說出她因拉肚子拉到奚俐嘩啦受不了才來的。妳有沒有看醫生?沒有。有沒有吃藥?沒有。有幾天了?一個多月了,而且每天都像今天一樣很稀。聽到拉一個多月,我嚇了一跳,再聽到每天都稀的像水狀,我再嚇了一跳,再問她一次,真的沒看醫生?真的沒有的回答出口時,我已是連嚇三跳了。我說妳不是懷孕中嗎?知道。可是妳為什麼不吃藥呢?不怕孩子受到傷害嗎?我以為它會自然好,我怕吃藥會影響孩子。我聽到此時心都涼了一半,雖嘴巴講說佩服她的勇敢,但心裡面可著急的很,趕緊叫她躺在檢查台上作超音波檢查,果然被我料到,子宮腔內已看不到胚囊的影像,裡面空空了,再內診,胚囊夾帶血塊整團梗在子宮頸處,我說流產了,沒望了。

拉度子,就是腸胃發炎了,拉了那麼厲害,可見程度很嚴重,而且一拖就是個把月不理會它,腸璧會被破壞,腸內細菌群及毒素會滲透到腸外,會使整個骨盆腔發炎,腹水增加,子宮泡在裡面,也會受到感染,子宮內的血管也會感染,細菌毒素就會隨著血液跑到胚胎身上,這樣一虐待,胚胎會活得好好的才怪。

孕婦生病不治療服藥是常見的事,她們都以為這樣才是保護孩子之道,但都沒深思,藥是醫生開的,醫生會那麼笨到拿有副作用的藥給妳吃嗎?又自己生病了,身體不舒服了,孩子正好在妳肚內,孩子不是也會受到波及?我每次都很擔心,可是不吃藥的事卻一直在重演,我們為醫者真的很無奈。

可是不管怎麼說,像這種百年難得一見的離譜事真的是我第一次碰到,希望各位準媽媽們,記得不要重蹈覆轍了。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談胎死腹中的原因處置及預防

高高興興的懷孕與期待,但中途腹中尚未謀面的孩子無預警地突然跟妳說拜拜,那種打擊是非常大的。

即使是21世紀的今天,胎死腹中仍是產科裡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即使是高水準的國家如美國、英國也無法逃過這個噩運。因此全世界所有的產科醫生都一直努力在尋找解決之道以破解這個長期以來對產婦對家人的一個惡夢。

在還沒有談到正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胎兒在腹內(如同目前大家最喜歡提的黑箱)的成長過程,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找出可能的因素,進而處置進而預防。胎兒成長有3大要素,一是自己本身的條件,二是母親的身體健康三是母親與胎兒之間的轉運站---胎盤的構造與功能。3要素要一起齊全正常,胎兒成長才會順利,否則容易出差錯,尤其它們之間的運作都是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進行,所以更容易被人閃失,所以懷孕是件一步一腳印的一連串行為,環環相扣。

基於這個邏輯,研究醫生就將多年來大家的研究提出一個總結: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剖腹生產後是否可以提早進食

大家都知道,開完刀之後,要等到排氣後才可以進食,原因是醫學前輩及專家從百多年前至今都一直認為腹腔的手術,由於會翻動腸子及麻醉藥物的使用有可能引起腸道阻塞,所以以排氣為腸阻塞解除的臨床象徵。又他們也告訴我們,術後會腸阻塞除了前面提過的那兩種因素以外,與手術時間的長短,腸子原本就已存在的沾黏程度以及手術後成癮性止痛藥使用的多寡成正比。但現在大家都在強調人性照顧,餓肚子等排氣好像以現今觀點來講不是很有人道,所以就有人想推翻這百多年來的規矩,其目的就是減少病人心理壓力及縮短住院和減少醫療浪費。

最新的研究報告說術後靜躺其間,胃仍會分泌約1000CC的胃液,胰臟也同時分泌1000CC的胰臟液,這時小腸仍在正常運作來運送這幾近2000CC的液體到身體之外,否則會屯積於腹內,換句話說,術後要腸阻塞的機率是非常少的,研究證實術後6小時小腸就恢復功能,胃要在術後24-72小時恢復(這告訴我們術後病人初期會沒什麼胃口的原因,所以餵食時應漸進式而不可以逼她吃吃吃,至於先軟食或硬食也有人研究,結果是硬食,這跟傳統觀念又不一樣,我認為照習慣走就好),大腸則在40-48小時內恢復(這告訴我們術後1-2天沒大便是沒關係的)而另一組研究的結論是手術時間的長短、翻轉小腸的時間、和術後麻醉藥的劑量,不會引起腸塞的機會。基於此,台灣的醫生也加入了研究行列,其中一個研究是對剖腹生產婦女取早進食與排氣後進食作研究對象,早進食是在術後2小時左右開始喝水,如沒有腹脹便儘快改給乳糖、高蛋白或低渣食物,如適應良好則隨時改成普通食物,結果早進食一組其腸蠕動較早、靜脈注射時間較短、止痛藥使用量較少,這皆比晚進食還來的好,這篇的結論是應破除術後病人必須等到排氣後才可以進食的觀念。但大家對這篇有一點點小的意見,一般剖腹生產後若超過24小時不排氣的話,就會給藥催氣,不會等到2天之後,所以最近就有另一篇文章出來,它將進食的時間挪前到術後6-8小時就開始進食,結果發現無論腸蠕動聲音、排氣及大便排出時間皆早很多,不過仍有很少部份的產婦有腸塞、噁心、嘔吐、腹脹及拉肚子現象,但專家認為這是可接受的範圍,所以結論仍是剖腹生產後可以提早進食,不會增加胃腸併發症。這裡我倒有一個小小意見,因研究結果仍有一點點副作用,雖然研究是正面的,我仍採謹慎態度,也就是等排氣後再來吃東西。還是比較放心,否則病人不了解怪罪過來是很麻煩的,我另一個見解是剖腹生產時僅動到子宮前面而已(有的醫生會將子宮拿出來肚外縫合,我不採取這個方法),腸子並沒接觸,所以若能縮短剖腹生產時間,像我的話,平均一小時內全部完工及術後減少麻醉止痛使用量,像前面那一篇我使用的術後止痛方法,若這樣讓排氣快,就能解除病人傳統的術後進食的認知及觀念,免得一直在那邊解釋為何要提早進食的理由)。

有些專家跟我有一點相似的觀點是與其提早進食,不如改進手術的方法來提早排氣,不過小動作可不少如不分開筋膜與腹膜層,直接就開肚子,以減少開刀的時間(這點我倒不贊成,因日後沾黏程度很高,造成第2次開刀的困難度),不要使用撐開器撐開腹腔(這應該是舊時代的用法,我沒用過,相信台灣醫生也沒人在用),腹腔內不要用紗布(這我倒不贊成,放紗布的目的是減少剖開子宮時一時踴出的羊水及血液跑到子宮後面的腹腔去,這樣可減少術後的沾黏機會),膀胱不要往下推(這個更不行,不分開的話,反而容易傷到膀胱)子宮不要拉出腹外縫合(這我倒贊成,但它有時仍能派上用場,尤其是在子宮收縮很不好的時候)腹腔不要用鹽水沖洗(在台灣從以前到現在那麼多年了,我沒聽過有人在剖腹時用這個方法,但在子宮外孕或腹腔內積膿的時候,就非用不可),腹膜不要縫合(這個可不行,因為日後腹內沾黏的機會非常大,用了防沾黏布也沒用的,而且省不了幾分鐘),兩側腹直肌不要縫密(這樣也不好,理由跟前面一樣),另外還有專家研究用咀嚼口香糖來刺激腸胃神經,也得到不錯的效果,即術後一天咀嚼無糖口香糖3次,每次最少咀嚼半到1小時,這樣也可以使大便順暢,這個方法,各位可作參考。

雖多篇研究剖腹生產後早進食並不會增加腸塞的發生,反而可以提早排氣及排便,減少躺在床上的煩悶,不過傳統的認知,即排氣後才能進食已深植於所有人的腦袋裡面,要突破是有點困難,所以讓病人漸漸有這個觀念是目前該做的,另一方面醫生本身若能改進自己的剖腹技術,縮短開刀的時間也是醫生本身該作的事,這樣一來就兩全其美了。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懷孕與流感

今天報紙頭條刊載香港流感大流行,10天內死亡80人,又說當局預估錯誤疫苗準備不及等事,同是華語區的台灣最近3年卻相對地相安無事,這應該感謝衛生署的德政,設立國光生技公司,未雨綢繆地準備足夠的疫苗,並趕在每年歲末流行期之前,提早在醫護人員、老年族群接種,然後擴展到年幼及孕婦,由點到面做一個非常完美的防護網,使得台灣民眾得以獲得好的健康身體及過得一個好年。公共衛生的工作很繁複,須要很多精力財力人力投入,這都是默默的付出,但是馬總統丘署長卻始終得不到大家的掌聲,這真的是我們的不對。

流行性感冒是全球性疾病,每年都會引發很多很多很嚴重,合併症很厲害的病例,甚至導致死亡的例子也不少。

一般而言,流感發生沒有固定季節,也就是說隨時都會爆發,在美國,每年最早可以從10月開始,最久可以持續到次年5月,而台灣呢,據衛生署的最新資料顯示,民國102年底就漸漸發現病情,最高峰落在1033月,5月底結束,所以台灣的流感流行期幾乎也是在冬季開始到初春為止,因為疫苗接種到足夠抗體的產生,至少需要一個月,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年8-9月起,政府就開始鼓勵施打流感疫苗的原因,流感的病種變異很快,而且新舊雜陳,疫苗製作有一定流程,絕對不可能隨病種改變而改變,但不管如何變動,但流感的母株(H0N0)絕對沒變,所以我們今年打的雖仍是舊株製造的疫苗,但它仍然有它的效應,請大家不要擔心或持疑。

據研究報導,大部份重症流感住院病人是屬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而醫護人員列在高危險族群裡面,可是美國的研究又發現孕婦一旦感染,住院率、死亡率比率也不低,這就讓我們不得不特別注意了,究其原因,應該是孕婦的免疫系統、心肺功能多少有點改變及減弱所致,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所以孕婦自己小心就是了。唯一要提醒孕婦的就是生病時大家都不喜歡即時就醫,能拖就拖,殊不知此舉已威脅到小孩的身體及機能,研究証實,孕婦早期得流感,胎兒發生神經管缺損、水腦、心臟病、兔唇及肢體殘缺等先天性異常的機會增加許多,而後期感染,也有機會早產、生長遲滯或胎死腹中,所以一旦得到感冒症狀,雖還未證實是流感前就趕快治療吧,不要再懷疑醫生所開的藥會影響到妳的孩子,因為妳不是希望醫生來解除妳的病痛,卻又不敢吃他所開的藥,這不是很矛盾嗎?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談懷孕中期下體出血的另一個原因

一位懷第二胎現已23週左右的孕婦,由先生陪同來到診間,之所以來此,是因為前兩週有兩次下體突然出血,第一次量較多,她掛急診並轉婦產科,醫生說是胎盤下有點血塊但胎心音胎動皆很好,所以沒關係,醫生有給黃體素服用,隔一週又出血,據陳述量不多,但還是蠻緊張的,她有換另一位醫生,但也沒說什麼,僅吩咐她回家靜養並服用黃體素,再格兩天,她才轉來診間,我有作腹部超音波檢查,胎兒、羊水及胎盤都是好好的,我在徵求她同意後,上台作內診檢查,只見陰道內、子宮頸處沒半點血跡甚至血漬都沒有,我有點狐疑,再往外檢查到外陰前庭部,終於發現在左右兩側有朱紅色,用棉球輕輕擦拭,有看到一些血跡,此時我的心裡大致明白,不是流產或胎盤剝離的陰道出血,只不過是前庭滲血引起的,我再用棉棒輕輕觸撞,病人感覺疼痛而縮屁股,這種動作更証明了我的猜測,跟她與家屬說明之後,她們就放心回家了。

更年期的外陰前庭滲血我曾經碰過,年紀大會有這種事還可料想得到,因更年期缺荷爾蒙嘛,可是孕婦有此檔事倒是第一次碰到,翻了文獻也沒類似的報告,據自己對前庭的了解,猜想可能是孕婦的大肚子壓制了下半身,使得下半身略有腫脹,包括小陰唇及前庭處,若此時前庭發炎了,它底下的血管叢增生了,那當然就有機會滲血了,這是大家很少聽過的診斷,所以我在說明時,病人會愣了一下。要治療它也是奇特,是直接打藥到前庭的,病人更會嚇了一跳而拒絕,因為根本沒聽過怕怕的。

前庭滲血沒什麼可怕的,所以懷孕已到中期的孕婦,萬一碰上出血,不妨自己先照個鏡子翻開小陰唇,看看前庭是否有出血,若沒有再去看婦產科醫生還來得及。

這是件少見的案例,提供出來給各位做個參考。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何在剖腹生產中減少腹內沾黏談我的經驗

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在當醫學生的時候,有次念外科學時,其中提到要減少腹內感染及沾黏有3個條件:開刀時間要短、出血量要少、腹內臟器縫合面要平整,最近重翻新版外科教科書,仍然提到這3則金科玉律。

可能是因為現代的生活一切都要求快快快的影響所致,或者是新生一代身體勞動的機率及機會減少,或者是上一代的婆婆媽媽級不願意自己的女兒或媳婦遭受到像她當年生產時的疼痛陰影,本來講究人本原則按照醫學標準模式進行的陰道自然生產過程,往往被催化改造了,再加上上一胎剖腹生產,下一胎避免生產用力時子宮可能無預警破裂的魔咒,無論台灣,或是外國,剖腹生產的比率近年來是越來越高,以美國為例,10年前就有30%左右(台灣是最近5),而且是逐年增加,美國疾病管制局就預估未來10年這種比例一定會持續增高,在1990年代(約20年前)全世界強力推行的前胎剖腹第二胎自然產的主張,這幾年已明顯下降,以現在講究凡事高速率短利的社會,要回復已是不可能任務了,對年輕女性而言,是福是禍,就不可而知了。(那個時代,約20年前,台灣生產數正逢高峰,我也正年輕,剛當上產科主任,個人生產數也正值高點,當時我最高記錄是一個月接生196位,一天生17位,剖腹生產11位,那時可是沒有住院醫生可以分擔工作的ㄡ,自然生產或剖腹從頭到尾都是我自己一手包辦,所以那時我有很足夠的研究樣本資料,我曾以全部都是我親自剖腹生產的病例100例做研究樣本,去除骨盆腔狹窄或子宮開過刀以這胎體重過大以外,下一胎先採自然生產試看看,不用任何藥物催生,若產程一有不順,就馬上改剖腹完成,這樣的結果是75%可以自然生,25%才再剖腹,這是一個很好的成績,不過照顧產婦的過程也很辛苦,因怕子宮隨時破裂的可能,我幾乎是24小時隨時在側照顧,也因此這樣,我有35天沒回家睡覺的記錄,比大禹還久,還好我有得到家人的體諒,當時我的兩位孩子還小,我的內人是護理人員,也在產房工作過,了解我的工作性質,之後時空變遷,觀念改變,已沒有那麼多產婦願意這樣辛苦嘗試自然生了。)

最近2週我連開4台剖腹生產,前3台之中,第一台是第5胎,前4胎都是我剖腹的,第2台是第4胎前3胎也都是我操刀的,第3台是第3胎,前2胎也是我開刀,本來開刀前,我雖有把握但還是擔心這幾位產婦腹內可能沾黏厲害的問題,但沒想到,開刀進去之後,腹腔內都沒沾黏,只有第5胎的有些許大網膜黏在腹膜而已,當時心裡頓然輕鬆不少,3台費時皆少於一小時就完成。若是第一胎,我的速度更快,約30-40分鍾就結束,這種沾黏少的病例其實這20年都是如此,所以我從沒用過防沾黏的貼片。寫這些,並不是在臭屁或宣揚,只是一個心意想告訴各位,只要能認真用心開刀,按照教科書的要求及規範,無論什麼刀,都是可以降低大家所擔心的沾黏程度。

檢討起來我之所以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流產與臥床休息

懷孕了,但陰道卻出血了,趕快趕快停止工作上班,去去臥床休息,這是好多年好多年一直被延用一陳不變的處理方法。一躺下來幾天還好,可以趁機休息偷點懶,可是一週、二週甚至一個月下來,就會令孕婦受不了,當然旁邊照顧的人也會受不了(只是不敢說而已)

那到底臥床有助於病情的進展嗎?好像大家都說不出所以然來,反正,這是前人前人一直傳承所留下來的金典經驗,國外也是,國內也是,照做就好了。

對孕婦臥床休息的建議,早在希伯拉底時代就開始有了,到1900年以後,從美國開始到全世界就變成制式化處理流產的一環,到今天,95%以上的產科醫生都會這樣指示,有的更限制孕婦的活動。就有一位孕婦從國外梢信給我說,她懷孕了,也出血了,可是外國醫生都不作什麼,也不給藥,只叫她馬上回家躺在床上休息,並說胎兒會留就會留,不會留就不會留,不需作任何處理,她不知該怎麼辦?我說,臥床休息是對的,在台灣的醫生也都會這樣的建議,包括我在內,不過我比較寬鬆,可以在家下床走動,也可以視體力情況做點家事,至於是否給藥,則每位醫生作法不一樣,就無法置評了。

懷孕出血是件令人膽戰心驚的事件,據研究,約1/4的孕婦會有此遭遇(不過我不認為有那麼高,幾件而已),其中一半是要被淘汰的胚胎(我也不認為有那麼高,也是少數而已)可能因為這個高標數據,所以讓很多很多外國醫生採自然心態法,不贊成任何藥物處置。可是許多研究流產原因的論文中,除了胚胎發育不全或子宮畸形等原因,讓任何處置治療都不會討喜以外,專家也提到母親感染也是主因之一,我在想這一點不是就可以用藥物積極治療嗎?雖然孕婦的感染真實面,我們很難、幾乎甚至沒好法子當場就檢驗出來母親的子宮正在感染或已經感染過(因為怕動到胎氣),我們憑藉的都是多年來專家研究的心得去推敲這個病人這個時候的流血原因是否是感染引起的,因為一感染,子宮就有可能自動收縮,胎盤或絨毛本身也會受感染,這樣它附著在子宮的力道就會減弱,就有可能會些許脫落,就會扯斷絨毛與子宮間的小血管而出血(這就是流產出血的由來),很多醫生此時會用超音波下子宮內有無血腫作判斷,但如果是小出血的話,超音波就看不出來了,超音波仍然是有它的極限的,我們不能單靠有沒有寫腫作依據,我的作法是請求孕婦同意內診(因有時很尷尬,因病人是要來尋求出血原因,但一聽到要內診的建議時,會臉色一變當場拒絕),內診時若骨盆腔的後面發現有壓痛,陰道的中段兩側也有壓痛,因子宮剛好位於陰道與骨盆腔中間,那我就自己推敲猜測子宮應該也感染了,這個情形下我會趕快給她安胎式的黃體素,(它可加強絨毛的功能),再加上不傷胎兒的消炎藥及抑制子宮收縮的藥,這樣下來,幾十年來效果都還不錯,短期間內都會收血的。在此我仍建議有出血困擾的準媽媽們,應婉轉要求妳的醫生做個內診,這樣才可以了解陰道出血量的多寡及子宮頸是否有息肉,而內診是不會傷胎兒的,請放心。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

懷孕與肌瘤

子宮是肚子裡心肝寶貝的閨房,是不容侵犯的居所,若有了肌瘤來攪局,一定會使母親心情大亂,因擔心肌瘤會來搗鬼。

初買房子的時候,房間一定是寬敞無任何亂擺留置物,這樣事後居住才能順心所欲。子宮腔對胎兒而言,也是一所無障礙空間,有此條件,它才願意從輸卵管處搬遷入住,否則他是百分之百拒絕的。因此懷孕了,胎兒也順利日日長大,這表示子宮腔是單純空屋,是很適合他成長的環境,胎兒很滿意。因此此時若發現子宮有了肌瘤,它一定是埋在肌層裡面或露出子宮體外,對子宮腔沒造成威脅。雖然有人研究指出,認為較易流產、早產、胎盤早剝等等,對此也有很多專家倒不以為然。

子宮肌層纖維彈性很大,可以拉長60倍以上,它本身並無硬性骨質,反而柔軟無比,因此拉長到一定程度,就會像藤條一樣,彎捲成一團,外形看起來像一個瘤子,所以就叫作肌瘤,所以每位女性都有機會自動得肌瘤,這是件很無奈的事情。子宮肌纖維不是自己自動拉伸的,它仍然須要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刺激才起動,而且是唯一的激素,其他合成的類似藥物都無此功能,所以一般女性擔心吃了避孕藥或更年期的荷爾蒙製劑會使肌瘤更大,其實是可以放心的。

懷孕時,由於胎兒成長的需求,雌激素的分泌量會大增,可是肌瘤的形成卻是慢慢的,須花點時間的,很少閃電式的速成,所以真正在懷孕期間才塑造肌瘤的比例其實並不多,據研究統計在1.6-10.7%之間,而且多數屬小小的,約在0.5-3cm之間。所以懷孕時會發現大的肌瘤,據推測孕前就已存在了,所以為了要孕期運作順利,婚前至少要作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才好。此外還有另一個理由是約90%的肌瘤都是在懷孕初期被發現的。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懷孕與卵巢瘤

懷孕了,很高興,但也很怕肚子裡面會長東長西,因為擔心會影響小朋友的成長,可是子宮的好姐妹卵巢卻無法體恤這份憂心,反而會突然地長瘤出來掃興。                   日前來了一位女性新移民,已有2個月身孕,因是第一胎,全家都籠罩在快樂的氣氛下,只是台灣婆婆發覺她的肚子怪怪的,才2個月而已,怎麼肚子會鼓的那麼大,所以才帶來診間,超音波一照,除了胎兒的心臟在那裡跳一跳很正常之外,也看到一個超大的圓形卵巢水瘤,我因怕跟漲滿尿液的膀胱搞混,所以就請孕婦先去解一次尿再照,結果還是一樣,它長約10公分大小,因孕婦肚子空間有限,未來孩子是會繼續長大的,現在肚子就被佔據一大半,可想而知,對未來的成長是有阻礙跟困難的,所以我建議要先開刀去除障礙,這樣才能讓日後的懷孕順利進展,他們回去考慮了幾天後也答應了,一般不成文的建議,懷孕時若要開腹,最好選擇在懷孕3個月之後,因當時卵巢分泌黃體素的工作已轉交給胎盤,較不會導致供應中斷,但因這位孕婦的瘤太大了,再等候會夜長夢多,而開刀僅將瘤的部份拿掉而已,不傷到卵巢本身,所以我才提早至9週開刀,我採的是傳統剖腹式,約橫切6公分,前後約20分鐘就結束手術,麻醉則採脊椎麻醉,它給胎兒的麻醉劑量少之又少,這是最放心的一點,若用腹腔鏡手術,則非用全身麻醉不可,這樣一來,胎兒吸入的麻醉量就多很多了,而腹腔鏡手術絕對沒有比我的傳統技倆來得快,所以我才不用此方法,目前胎兒已3個多月了,母子一切平安。傳統手技是腹部切一小口,卵巢瘤部份漏出之後,先用細線縫一小圓圈,再將吸引器準備好,待小手術刀將卵巢瘤切一小口的同時,把吸管插入,再把線綁住吸管,這樣卵巢內容物才不會外漏,之後,卵巢瘤就像漏了水的氣球一樣,只剩皮而已,而且外形體積已縮小很多,因此就很容易將皮拉出到傷口外處理,此時再將卵巢瘤外皮切掉一半,並將內側被膜摘除乾淨,之後用羊腸線縫卵巢底部,再縫外部,這樣就完成整個手術過程,而且沒用到電燒止血,因此也就不會破壞整個正常的卵巢組織,手術時間很短,這也是我敢這時候開刀的理由。

隔週,我又開了一例卵巢水瘤,大小也是10公分,因年輕又單身,所以採腹腔鏡手術,前後花了近一小時的時間,用的是全身麻醉。用的方法如傳統手技過程,先將水瘤弄一小孔,吸乾內容物,切掉一半的外皮,再去除內膜,因腹腔鏡手術是困難縫合的,所以出血時,都是一面剝皮一面電燒,等剝皮完畢,因沒再出血,也就不用電燒,這樣對卵巢組織才不會破壞。住院時間兩位都一樣,術後第4天就回家了。

卵巢之所以會長瘤,都是自家的荷爾蒙刺激自己卵巢引起的,絕對沒有外來因素,所以每位女性有生之年都有機會,包括更年期時段(此時卵巢不是停機噢,它仍有些許功能)懷孕了,雌激素量增加了,會發生瘤的機會也增加了,大約在0.2-2%之間,不過大部份都是良性,且大小都在5公分左右,沒什麼症狀,而且70%會在姙娠4個月前消失,因卵巢水瘤是軟質,子宮是硬質,軟怕硬,所以不會影響小孩的發育與成長。請大家放心。

5公分的水瘤要扭轉是少見的,據研究,都發生在6-8公分大小的水瘤,而且時間點落在懷孕第1017週之間,在此之前之後不多見。產後,雌激素供應恢復正常不再增加,所以沒消失的水瘤在滿月後大部份都會消失不見了,因此複診應該排在滿月之後。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孕婦的白帶

懷孕了,好高興噢,家裡的房間要開始整修了,而母親的身子也為了迎接這位將要來暫住10個月的新生命,也開始自動作了一些的準備與改變。

陰道也不例外,子宮頸、陰道壁及外陰巴氏腺等腺體也投入的歡迎行列,清澈但帶有一絲絲黏膜的分泌液體增加了,所以孕婦在整個孕期都可以感受到濕濕答答的下體,這跟孕前乾乾爽爽的情形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何要有這個改變,它的真正理由大家還是摸不清,只是知道懷孕了,雌激素黃體素的量增加以後的結果,所以孕婦整個孕期用護墊是有必要的。

胚囊到了子宮,是要躺在內膜上才能舒服且繼續的發育,所以要保持內膜的品質才能永保胎兒健康,而黃體素(還有一點點的雌激素)是內膜品質保證的元素,因此母親身體的卵巢在懷孕初期就會自動加班,多生產一些黃體素(懷孕3個月後就改由胎盤接手生產,此時就改稱胎盤素,現在有很多貴夫人去打胎盤素想保青春,其理由何在,我一直搞不清楚,因為胎盤素的功能只有一種---保護胎盤,其他就沒了,而早期流產現象,醫生會用安胎用的黃體素的理由也就是這個,但有些醫生不同意使用,認為沒什麼效果,尤其是歐美的醫生)

黃體素一多,也有一點麻煩,因為研究告知,它反而會使陰道壁未成熟的細胞層增加,這種情形下,這層細胞會釋出更多的酐糖到陰道裡面,而懷孕期間,會消耗酐糖的優良菌種---陰道桿菌不知何故會大量消失,因此更無法去除掉這麼多的酐糖,因此這種有糖份的陰道環境,給了本來就居住在陰道內的黴菌有了一個增殖的機會,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孕婦(約80%)無緣無故會有黴菌感染的原因就在此,而且孕期未結束前,這個致因仍然繼續存在,所以治療起來,會感覺效果沒孕前那麼有效,而且同時會發現復發率很高就是這個道理。孕期的黴菌感染都局限在陰道裡面,不會飄來飄去,所以子宮內的胎兒是不會受到感染的,但孕婦不能因此而不去理會它,等生產用力時,胎兒停留在陰道的時間平均一個小時,這已足以讓小孩的口腔受染,有此一說,新生兒的鵝口瘡與母親有極大的關係,所以孕婦不得不慎。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如何孕育一位健康聰明的孩子

簡單一句話,就是顧腹中孩子的啦,而孩子的腦最需要的就是氧氣而且是100%,不過孩子本身還在羊水裡面,無法自行對外呼吸,完全要依靠唯一的生命索道—臍帶及母親的供應,因此懷孕期間,母親本身若能身體健康,血中氧氣含量一直維持100%且持續不斷供應給孩子,孩子就會健康啦。

最近生了一位才36週又一天的孩子,以小兒科定義這不是早產,以婦產科定義卻是有點早了一點(>37週才不算),但是以產科的立場而言,滿36週而且破水、有了陣痛是不安胎的,是該生產的。所以就將孩子以自然方式生下來了。

小孩的體重只有1790公克(標準是2795公克),哭聲、反應、活力還算及格,可是檢查臍帶卻很纖細,而胎盤膜已染淺綠,胎盤部份組織已呈硬化及暗紅,這些表徵都是有過感染的現象,難怪這位媽媽才會這麼早就破水陣痛。

隔天,我又接了一位,是足月,孩子體重小一號,只有2700公克(標準是3400公克),但是哭聲宏亮活力有勁。臍帶外觀粗的很,胎盤紅通通漂亮的很。

文章標籤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