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黃體不足


在不孕門診裡常被女性提起擔心的事是黃體不足的問題,我總是須費一番口舌解釋,可是她們總是會有聽沒懂的表情。我解釋說女性卵巢分泌只有兩種荷爾蒙而已,即雌激素跟黃體素。有了前者雌激素,卵子才會長大,而排了卵之後,卵巢才會有黃體形成來製造黃體素,換句話說,有受孕之後,才能論及黃體素夠不夠,若無法有孕,以後任何情況如擔心的黃體不足等都免談,所以不孕女性應該將目光集中在如何讓卵子跟精虫碰頭的身上才對,也就是想辦法讓卵子成熟,精確抓牢卵子要排出的時刻,僅煩惱黃體素夠不夠徒增緊張煩惱而已,等確認懷孕之時再來補充黃體素還不遲,但是這種跟別人論調有點不同的意見總是被回絕持疑居多。


女性生性多疑,自己有了問題需要婦產科醫幫忙,但診治之後卻又怕被所開的處方藥物傷害。這種矛盾的心態常可以在門診碰到,也常令醫生啼笑皆非。最常見的是連續流產的女性,在去除可能因素之後,為了避免再度發生不幸,醫生往往會給黃體素安胎,但是這種好意卻時常被打折甚至於拒絕,還說天然比合成好等語,雖然說服藥是病人的權利,可是這種澆冷水的舉止只是會更增加醫生的憂心。因黃體素確實有它的功用在。


要知道受精卵只不過是一個純生命的圓形物體而已,沒有自己製造能量的能力,所有維繫生命的泉源都必須靠外界的支援,所以當它快速通過輸卵管進入子宮腔的時候,就馬上要伸出許多觸角牢牢攀附子宮內膜,吸取來自於母親的血液精華。如果此時子宮內膜若長的不很完美,那脆弱的胚囊就無法順利維持生機而易夭折,所以子宮內膜的角色是很重要的,而維持內膜於最佳狀態的功臣就是黃體素,可見黃體素在維繫新生命的重要性。


由卵巢所分泌的兩種荷爾蒙,每種所擔負的角色完全不同,雌激素是使內膜生長,黃體素則是調控內膜不得隨意發育。因內膜細胞雖然相似但是個個生長速度不一,所以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很容易漫無章法的生長,最後會使整個子宮腔的內膜長相呈雜草一般,這樣的條件環境並不利胚胎生長,所以排卵後的黃體素就是擔起內膜整地的作用。


黃體素結構式在民國22年才被專家發現,除了在女性卵巢製造以外,在腎上腺,胎盤甚至腦也都可以發現,只是量較卵巢少而已,一天當中黃體分泌量並不穩定,最高跟最低間最多可差到3倍。排卵後黃體期間每天的分泌量也不一定,所以我們是無法用抽血的方法來確認黃體夠不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量基礎體溫,若高溫期少於10天就是了,有人認為12天以下。以前最流行的括除子宮內膜碎片來確定黃體素濃度的作法已漸被淘汰。黃體素除了內膜整地功用外,最近還發現它還有另一個功能,那就是能刺激內膜細胞分泌酐醣,這對胎兒營養貢獻很大,若懷孕,卵巢分泌黃體素能持續至第7週,然後由胎盤接手,35-36週濃度達到最高峰,分娩後胎盤一解離,黃體素急速下降,2週後就無蹤無影。


因為由卵巢供應黃體素只到懷孕7週,所以有專家就作動物實驗,於7週前將卵巢拿掉,結果不出所料,除了黃體素急速下降外,也導致流產。如果8週後去除卵巢,黃體素只有一點點變化,可是並不會流產,基於這個報告,所以產科醫才會對有流產疑慮的病人如月經本不規則,或長期不孕者,或高齡者,或有過流產記錄者給黃體素補充且到第8週超音波看到胎兒心跳為止(甚至有人主張吃到12)。而除了由卵巢製造出來的黃體素是天然以外,其他目前所使用的藥劑都是根據結構式合成的,所以安全度百分百,有需要者應可放心,若有標榜天然或植物的其實攏是假的,大家不要再為此迷失。


至於懷疑自己有黃體不足,黃體素補充應該從基礎體溫高溫後第3天或行房後第二天才開始服藥,或打的,塞的,噴的,吃的都可以。可是我都用在有測卵或人工受精的女性,一般不孕者並不建議因都不知道有沒有懷孕就服黃體素,那有可能每個月都要服用,不如一獲知懷孕再來吃藥還比較好,而且時間點還來得及。


在婦產科界給藥前都有多方考量,而懷孕的變化又是形形色色,怎麼樣要讓懷孕順利,還真的希望多利用婦產科醫這一號人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