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了仍有處女膜環

處女膜是一層薄膜,薄薄的,透明的,上面沒有血管,容易撕裂,不會出血,初次行房後出血是因為撕裂範圍擴大到處女膜連結的外陰皮膚組織,所以若撕裂不厲害,就沒有出血的可能,據統計,約有3成初次性關係不會出血。但也有處女膜硬到無法進入,不知原因的夫妻會將此冤枉抱憾終生。

我已處理過好幾例硬質處女膜環的病人,但都限定在20幾歲的年輕女孩,可是已停經一年的54歲中年婦女卻還有硬質處女膜環的存在,我真的是第一次見到,也真的被嚇了一跳,但也很納悶,為什麼結婚那麼多年,也到了停經的階段,她都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先生也不懷疑嗎?

這位女士一開始是因為一直頻尿下腹部痛而先去別家醫療單位求診的,雖已看了2-3位泌尿或婦產科醫生,也吃了好幾種抗生素,但都沒有改善,所以才轉來我這裡,女性尿道感染與膀胱發炎的症狀幾乎一模一樣,但是治療的方法略有不同,治療前必須要先弄清楚,治療起來才比較有效,一般都是以驗尿為主要項目,但仔細想一想,尿液是屯積在膀胱內的,所以只驗尿液只能找出膀胱是否有問題而已,至於尿道或尿道旁組織有沒有事,是無法單從驗尿的動作中看得出來的,據研究,女性因尿道或周邊組織生病引發的泌尿科道症狀卻佔50%以上,所以有精確診斷的必要及急迫性,可是尿道僅是一個通路而已,尿道周邊組織又隱藏在恥骨下陰道壁裡面,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是看不出來的,它有沒有異常,完全需要婦科醫生靠手的靈巧與觸感和臨床經驗去挖掘出來的,所以女性看病時,為何需內診的原因就在此。我的經驗如下,提供給有泌尿困擾的女性作參考,首先,我先作腹部超音波檢查,看膀胱的積尿狀況,再請病人去解尿並驗尿,再回頭照一次腹部超音波,看看是否還有沒有餘尿?,若還有餘尿的話,就表示尿道出了問題,才讓膀胱無法排空,女性尿道雖只有3公分長,但每隔一公分就有一種不同的構造,因此內診時,必須要將尿道分3個段落分開檢查,才能找到問題出在那裡,治療起來才比較容易,還有陰道上壁與尿道之間的組織也需靠觸摸才能發現有無問題?因前庭腺體的神經有一條支線是來到這裡,所以一定要弄清楚,這樣檢查,就能簡單快速把病因揪出來,真的是無往不利。

我這位病人也是這樣,已停經一年,結婚20幾年,起初被當作更年期治療,後來沒改善才換泌尿科,但也是以膀胱發炎作治療,抗生素換了四種,最後據稱用到最高極了,而且叮嚀要吃2週,一週之後沒效,她才轉來我這邊,我一照超音波,發現餘尿一大堆,知道問題應該出在尿道,所以請病人上台作內診準備,我一看外陰前庭處紅紅的,知道她應該有前庭炎了,棉棒一碰,她說痛,更証明我的猜測,可是我要內診作進一步檢查,卻發現進不去了,而且處女膜環緊緊包圍著內診的手指頭,我心裡一驚,趕緊問病人妳性關係一向不痛?她說不會啊?不便再說什麼,因為我的手指頭根本就困難進入,何況是陰莖呢,而處女膜明明也是完璧啊,我在想難怪她一直沒生,因前庭炎的關係我需治療,經說明後她答應,我並向同來的妹妹說明處女膜環需開刀的事情,請她們回去跟先生及家人討論,第二天她們又出現了,我愣了一下,在想不是約好3天後?一問之下,原來泌尿症狀改善很多,讓病人有了信心,所以就過來了。經門診手術解決後,幾個月後的追蹤,發現預後非常好,內診時不再叫痛,性關係也非常美滿,但已過黃金年齡,她已無法受孕了。

性關係疼痛是女性的痛苦,無發插入是男人的遺憾,這是有關夫妻幸福的指標,大家要用謹慎的態度去面對它去處理它才對,自古以來,探討它的文章論述不之凡幾,但是滿意的說服力仍然寥寥無幾,幾年前,我在門診發現女性性關性疼痛,不管任何年齡層都與外陰前庭炎這個疾病有關,也因此解決不少女性的心中之痛,但不相信的女性也大有人在,不過之後我研讀相繼出版的有關文章,漸漸發現與我持相同見解的醫生也多起來了,最近一篇文章乾脆直接指出它就是外陰前庭炎造成的。它這樣寫到Women with vulvo-

Dynia experience difficulties across all domains of sexual  function(sexual arousal,orgasm,satisfaction,pain).所以有這方面困擾的女性應該盡早找醫生幫忙,免得遺憾終生。又最近的專家也提出另一個觀點,就是陰道痙攣症並不是因為女性過度緊張引起的,而是因為插入時過度疼痛引發的,而認為它與外陰前庭炎是一體兩面的問題,而非兩種不同的疾病。

女性下泌尿道問題一向不嚴重,但要做精確診斷,可是這常常被忽視掉,大家都仍以驗尿做唯一依據,所以我建議,若女性們,因頻尿看泌尿科多症並不是因為女性過度緊張 且治療無效時,應轉到婦產科看看,因為只有婦產科才能內診。至於處女膜環的事,我認為這一個案例應該算是特例,因為性關係一碰到阻礙疼痛,女生不急,男生也會催促女生去看醫生的,20幾年都沒被發現,也算是一項金氏記錄了。

arrow
arrow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