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宮內膜發炎與不孕

不孕的原因很多,網路、雜誌或醫院衛教單張都有記載,它不外乎精虫不好、輸卵管、卵巢、子宮出了問題。免疫、甲狀腺、腦下垂體、體質也有時會參一腳,若這些都檢查過了卻沒發現什麼,醫病雙方此時大家多少都會有一點頭大,因不知原因,下一步棋要如何走,就沒有定規可循,所以往往就朝排卵藥組合內容改變(就像菜單改變一樣,現文獻上有報告過的有四種組合)來增加排卵率及受孕率,再不行,就人工受精或試管嬰兒。但最後這兩個方法也並非萬靈單,花錢事小,結果有時會令人失望,當然醫生也會覺得遺憾,明明將培育很好的胚胎或篩選後精液放入子宮內,但就是不著床,所以很多醫生就用大量的黃體素,不管用打的、用塞的或用吃的都一齊拿給病人,企圖減少失敗率,但最後成功的滿意度也沒提高多少,這就怪了,因此兵分兩路,一隊朝基礎醫學研究,一隊朝子宮內構造前進,子宮慢性內膜炎就這樣被提出來了。專家發現,試管嬰兒失敗的病人裡面,有30-37%患有慢性內膜炎,連續流產的病人裡面有15-56%染上慢性內膜炎。這個比例讓大家都嚇了一跳。因為早在35年前(1978)就有專家著述慢性內膜炎與不孕的關係,但大部份的醫生都忽視這個警訊,包括我在內,因為都覺得它不是主角,也因當時不孕醫學正在起飛,大家的眼光都放在排卵、人工及試管身上,都覺得這些才是主流,幾十年下來,確實這些都已有非常大的進步,可是著床失敗或連續流產仍是一個陰影,起初,大家認為大量排卵針會破壞內膜的品質是失敗主因,所以才有用大量黃體素來固盤內膜的作法,後來發現這也不盡理想,才想到前輩的警告,進一步研究結果才發現內膜慢性發炎與流產、著床之間的關係。

一位37歲的女士,長的蠻不錯,結婚5年,肚子始終沒消息,看過多家醫院,曾在今年4-5月連續作兩次人工受精但仍失敗,8月轉來我這裡,血液檢查結果發現泌乳激素過高,所以吃了降泌乳激素的藥,恢復正常後9月就進行懷孕計劃,但失敗,10月時同樣給排卵藥,但同時要求病人作子宮鏡檢查,發現有慢性內膜發炎的現象,所以馬上給14天的抗生素治療並說明說曾有人報告過內膜發炎與不孕的關係(此時她才願意服藥),之後照計劃測卵、安排行房的時間,前天,月經已遲了數天,她說她不敢自行驗孕,還是過來診間較放心,驗孕結果是陽性,她不敢相信耳朵,我拿試紙給她看,兩條粗粗的黑線就在眼前,她掉淚了,我呢,當然也很高興,因能幫上忙。

慢性子宮內膜發炎很少有明顯的症狀,有時頂多來個腹痛腹脹或白帶多或不正常出血,不過那時大家都會想是骨盆腔發炎或陰道炎等等,很少會直接想到是內膜發炎,若真的是內膜發炎,也不認為它是大病,服服藥就可以過關。又加上內膜是在子宮內,所以不易發現它的異常,更增加大家的輕忽,這裡要強調的就是單靠超音波,不管陰式或腹式,來診斷是很不準確的。

專家指出慢性內膜發炎會破壞內膜的品質達很高的比例,所以容易流產,人工受精及試管著床失敗,及早產。可是專家有指出若能即時發現,即時抗生素治療2週,大部份內膜品質又會回來,這是令人放心的消息。

要診斷是否有內膜發炎有兩個方法,一個是作括除手術,看內膜有沒有發炎細胞(plasma cell)準確性很高,但說到括除,太麻煩了,病人也會怕,所以目前建議作軟式子宮鏡檢查,它很簡單,不用上麻醉,快的話,10分鐘內就可完成檢查,準確度可達88%,但這要靠醫師的經驗。以前不孕醫生都在失敗後才要求作這一項檢查,現在則建議提早作,我也是這樣認為,一切檢查都稿定了才上路比較是對的作法。

至於抗生素治療後,懷孕率有沒有增加,很多文獻表示是肯定的。

子宮腔的細菌又從那裡來的?雖然全身性的疾病或腹部疾病會影響子宮,但研究結果指出,陰道來的佔大多數,因此女性若有細菌性陰道炎或白帶多要即時治療,不要讓陰道的細菌有機會闖入子宮傷了子宮。

很多女性都認為輸卵管攝影就足以診斷子宮腔是否正常,其實這是錯的,要了解子宮腔,非作軟式子宮鏡不可。

醫療謎題一項一項被打開,不要灰心,與醫生共同努力,祝福各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慢性內膜炎 子宮鏡 不孕
    全站熱搜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