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生產後是否可以提早進食

大家都知道,開完刀之後,要等到排氣後才可以進食,原因是醫學前輩及專家從百多年前至今都一直認為腹腔的手術,由於會翻動腸子及麻醉藥物的使用有可能引起腸道阻塞,所以以排氣為腸阻塞解除的臨床象徵。又他們也告訴我們,術後會腸阻塞除了前面提過的那兩種因素以外,與手術時間的長短,腸子原本就已存在的沾黏程度以及手術後成癮性止痛藥使用的多寡成正比。但現在大家都在強調人性照顧,餓肚子等排氣好像以現今觀點來講不是很有人道,所以就有人想推翻這百多年來的規矩,其目的就是減少病人心理壓力及縮短住院和減少醫療浪費。

最新的研究報告說術後靜躺其間,胃仍會分泌約1000CC的胃液,胰臟也同時分泌1000CC的胰臟液,這時小腸仍在正常運作來運送這幾近2000CC的液體到身體之外,否則會屯積於腹內,換句話說,術後要腸阻塞的機率是非常少的,研究證實術後6小時小腸就恢復功能,胃要在術後24-72小時恢復(這告訴我們術後病人初期會沒什麼胃口的原因,所以餵食時應漸進式而不可以逼她吃吃吃,至於先軟食或硬食也有人研究,結果是硬食,這跟傳統觀念又不一樣,我認為照習慣走就好),大腸則在40-48小時內恢復(這告訴我們術後1-2天沒大便是沒關係的)而另一組研究的結論是手術時間的長短、翻轉小腸的時間、和術後麻醉藥的劑量,不會引起腸塞的機會。基於此,台灣的醫生也加入了研究行列,其中一個研究是對剖腹生產婦女取早進食與排氣後進食作研究對象,早進食是在術後2小時左右開始喝水,如沒有腹脹便儘快改給乳糖、高蛋白或低渣食物,如適應良好則隨時改成普通食物,結果早進食一組其腸蠕動較早、靜脈注射時間較短、止痛藥使用量較少,這皆比晚進食還來的好,這篇的結論是應破除術後病人必須等到排氣後才可以進食的觀念。但大家對這篇有一點點小的意見,一般剖腹生產後若超過24小時不排氣的話,就會給藥催氣,不會等到2天之後,所以最近就有另一篇文章出來,它將進食的時間挪前到術後6-8小時就開始進食,結果發現無論腸蠕動聲音、排氣及大便排出時間皆早很多,不過仍有很少部份的產婦有腸塞、噁心、嘔吐、腹脹及拉肚子現象,但專家認為這是可接受的範圍,所以結論仍是剖腹生產後可以提早進食,不會增加胃腸併發症。這裡我倒有一個小小意見,因研究結果仍有一點點副作用,雖然研究是正面的,我仍採謹慎態度,也就是等排氣後再來吃東西。還是比較放心,否則病人不了解怪罪過來是很麻煩的,我另一個見解是剖腹生產時僅動到子宮前面而已(有的醫生會將子宮拿出來肚外縫合,我不採取這個方法),腸子並沒接觸,所以若能縮短剖腹生產時間,像我的話,平均一小時內全部完工及術後減少麻醉止痛使用量,像前面那一篇我使用的術後止痛方法,若這樣讓排氣快,就能解除病人傳統的術後進食的認知及觀念,免得一直在那邊解釋為何要提早進食的理由)。

有些專家跟我有一點相似的觀點是與其提早進食,不如改進手術的方法來提早排氣,不過小動作可不少如不分開筋膜與腹膜層,直接就開肚子,以減少開刀的時間(這點我倒不贊成,因日後沾黏程度很高,造成第2次開刀的困難度),不要使用撐開器撐開腹腔(這應該是舊時代的用法,我沒用過,相信台灣醫生也沒人在用),腹腔內不要用紗布(這我倒不贊成,放紗布的目的是減少剖開子宮時一時踴出的羊水及血液跑到子宮後面的腹腔去,這樣可減少術後的沾黏機會),膀胱不要往下推(這個更不行,不分開的話,反而容易傷到膀胱)子宮不要拉出腹外縫合(這我倒贊成,但它有時仍能派上用場,尤其是在子宮收縮很不好的時候)腹腔不要用鹽水沖洗(在台灣從以前到現在那麼多年了,我沒聽過有人在剖腹時用這個方法,但在子宮外孕或腹腔內積膿的時候,就非用不可),腹膜不要縫合(這個可不行,因為日後腹內沾黏的機會非常大,用了防沾黏布也沒用的,而且省不了幾分鐘),兩側腹直肌不要縫密(這樣也不好,理由跟前面一樣),另外還有專家研究用咀嚼口香糖來刺激腸胃神經,也得到不錯的效果,即術後一天咀嚼無糖口香糖3次,每次最少咀嚼半到1小時,這樣也可以使大便順暢,這個方法,各位可作參考。

雖多篇研究剖腹生產後早進食並不會增加腸塞的發生,反而可以提早排氣及排便,減少躺在床上的煩悶,不過傳統的認知,即排氣後才能進食已深植於所有人的腦袋裡面,要突破是有點困難,所以讓病人漸漸有這個觀念是目前該做的,另一方面醫生本身若能改進自己的剖腹技術,縮短開刀的時間也是醫生本身該作的事,這樣一來就兩全其美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剖腹生產
    全站熱搜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