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子宮腔沾黏

還沒有談論正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子宮腔內的各個構造。子宮腔是個寬敞的空間,但平時沒懷孕卻是上下扁平的構造,僅留些許的空隙而已。子宮內膜有如韓國草,始終不會長的很高,都是矮矮的,韓國草需土壤作發育基地,那內膜的生長基地就是子宮壁的基底層。懷孕了,胚胎附著於子宮內膜上,就像一支花種在韓國草上,胚胎不要了,需用吸引機將它吸取掉,花謝了,需除草機把它清除掉,清除工作卻有一定規範,那就是不可將土壤也翻轉去掉,基底層也侵蝕破壞,否則草皮無法再生,內膜無法再長,那高爾夫球場就報廢了,而子宮腔的基底層裸露在外,容易發炎外,有黏性的滲出物也會跟著增加,這樣一來,本來就靠的很近的子宮上下壁就自然會互相沾黏了。為何會將土壤翻覆,除了粗心大意及生手外,並沒有其他的理由,因位除草都是在明眼監視下工作,所以這種糗事市很少看到的,可是子宮腔刮除手術就不一樣,它都是在黑箱裡操作,完全憑醫生手的感覺,來嗅出有沒有處理乾淨,這種手的觸感,在教科書上是無法領悟到的,這完完全全需前輩醫生的親自教導,抓新學者的手去感受乾淨與不乾淨的觸感,這樣才不會日後搔扒過度。若沒有這一道師徒制的學習培育過程,那發生子宮腔沾黏的機率就大增了。也因此為了這種顧慮,曾作過流產的不孕病人,子宮鏡的檢查是一定需要的。

子宮腔是孕育胎兒的唯一聖地,不管妳是自然受孕、人工受精或試管嬰兒,最終都要利用到這個地方,所以它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受損,但是這個宮殿卻處在隨時受到外界任何壞東西的侵襲,如腹腔來的腹膜炎盲腸炎,如陰道來的細菌病毒及寄生蟲。這些除了破壞子宮內膜的完整性,激起破損的子宮腔壁持續分泌黏稠的液體,將原本扁平的子宮腔壁互相糾纏不清(即沾黏),導致月經不像月經,空間不像空間,不孕的悲劇就會因此上演。所以性事乾淨仍是女性子宮健康的唯一保障。

子宮腔的沾黏很像我們用食指與大姆指沾麥芽糖,然後張開的樣子,所以手術的手技就是將這沾黏物的中間剪斷就成了,可是若整個子宮腔完全被覆蓋,方向就抓不到,因此就有許多衍生的治療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用子宮鏡在超音波的引導下作切除手術,因子宮鏡的刀片很小,手術的時間會拖很長,所以我目前採用改良的方法,即使用長握把的細剪刀,也在超音波的引導下進行,發現時間減少很多,沒副作用,日後的子宮鏡追蹤也很滿意。

手術後需放避孕器,目的在隔開上下子宮壁,避免又再度黏在一起,一方面也要騰出空間給內膜發育,時間要3個月,為了加速內膜的生長,每位婦科醫生都會給高劑量的雌激素,時間也是3個月。之後再用子宮鏡檢查一遍就完成療程。此時也要看有無經血的產生,若一直沒來月經,手術失敗佔絕大多數,那時子宮鏡可以不用看了。

手術後的懷孕率在74%之間,可是流產率卻高達20%左右,不過年齡佔很大因素,據研究,35歲以上的婦女,即使術後月經正常且無沾黏復發,其懷孕率只有23%左右而已。

我的看法是雖然手術技巧有很大的進步,但效果大家仍不滿意,在還沒有一個非常完美的技術問世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孕,若一旦懷孕而不想要時,口服流產藥還是首選,因為它沒有半點副作用,最不得已,就找有經驗的醫生來幫忙處理,這樣沾黏副作用就不會來附身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子宮腔沾黏 不孕
    全站熱搜

    l4i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